
自2006年触底反弹后,美妆行业进入增长快车道。有意思的是,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,这波增速都高于其他行业——国家据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8上半年,化妆品类累计同比增速 14.2%,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.8个百分点。
刚刚在天猫金妆奖上披露的数据则显示,2018年天猫美妆增速超过60%,美妆消费者规模突破3亿,其中95后超过5000万,00后实现3倍增长。
美妆行业的持续增长,背后有多重原因。“爱美”本身是一种强大驱动力。
从消费人群上看,95 及 00 后群体开始步入社会,成为新消费力量。这弥补了80前用户在化妆品知识上的年龄性断层,而且,跟70、80后相比,这波用户的特点更为鲜明——分众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南春在一次演讲中,曾把将消费新趋势概括为6个字——“三爱、三怕、三缺”:爱美、爱玩、爱健康;怕老、怕死、怕孤独;缺爱、缺心情、缺刺激。
英敏特报告也显示:共同自恋、符号消费等趋势正成为未来年轻人重要特征。
“爱美”诞生了很多细分机会,如纯天然美妆、医疗美容、孕期彩妆等。
市场的增长潜力,也增强了化妆品牌的信心,国际品牌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,本土品牌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新零售探索中 为什么美妆行业遥遥领先
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,马云第一次提出了“新零售”的概念。他认为,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将结束,传统零售的形式也将被打破,新零售将引领未来全新的商业模式。
两年多过去,市场上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。“今年来参加峰会的品牌们,几乎没有再提渠道、销售的情况了,谈的都是数字化升级、新零售。”天猫美妆总经理激云在金妆奖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
相比其他行业,美妆行业在新零售领域更是遥遥领先。
美妆行业的品牌集聚度更高,全球著名的美妆品牌几乎被九大化妆品集团所囊括,这些品牌本身有成熟的创新部门。同时,化妆品的生产成本低、利润高,但却严重依赖于研发、营销和品牌,这让它们有强烈的动力去探索全世界最创新的模式和理念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。
在这方面,国产美妆品牌玛丽黛佳是用新零售玩出花样的典型代表,也为业界展示了未来变化的可能方向。
2018年3月28日,玛丽黛佳在上海正大广场开出了国内首家美妆无人店。与一般品牌店不同,无人店内没有BA (BeautyAdvancer,专柜导购员),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贩卖机、自助点单机、试妆魔镜、AI机器人等。可以在没有BA导购的情况下售卖口红、眼线、底妆、卸妆等产品。而如果顾客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,还可以通过屏幕,跟线上BA进行一对一咨询互动。在商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,线上BA还可以控制机器人360度移动,带领消费者找到想要的产品面前。
相比于更依赖科技进步的消费电子,美妆集团分散的品牌策略,也更容易在消费者行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策略。一个包装,一种购买方式的改变,都能让消费者产生惊奇的感觉,并为之买单。
在传统的美妆柜台前,用户尝试口红色彩,往往是在导购的注视下进行的,这会让一些用户感到不适。但是天猫开发的试妆魔镜,暗暗洞悉了这种“社交恐惧”心理,只需照照镜子就能随意尝试试色,尽情满足的尝新欲望。
与此同时,选色卡、个性化详情页等线上产品的推出,也让原本必须依赖于线下的体验能够顺畅地转移到线上。
直播这样创新的线上售卖方式的兴起,也与严重依赖于视觉体验的美妆、尤其是彩妆行业无缝衔接。美宝莲纽约曾邀请 Angelababy 及 50 名网红在天猫进行同步直播卖起新品口红,2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的观看,最终卖出10000支新品“唇露”,转化实际销售额达到142万元。
天猫助攻 品牌数字化升级新引擎
实际上,许多美妆品牌,已经感受到来自新零售的强大助推力。
自2012年进入中国,韩妆品牌悦诗风就感受到了挑战:获客成本越来越高,消费者忠诚度越来越低。而天猫新零售售释放出能量,让悦诗风吟找到了方向。
2018年7月18日,悦诗风吟与天猫共同打造的美妆行业首家新零售概念店,落地杭州利星商场。从选址、选品、营销到获客,新零售店铺的开张,无一不释放出大数据的能量。概念店引入了天猫新零售新物种——智能导购员iPromoter、美容顾问-iBA等,向消费者提供一对一的消费者服务。据悦诗风吟新零售负责人赵洁介绍,仅一个月,悦诗风吟的店铺销售额就增长了29%,进店流量提升了4倍,新会员注册人数提升了5倍,相当于其在整个杭州市内所有门店招新的总和。而到店消费者与智能硬件互动的次数也高达1万次。天猫新零售不但帮助众多美妆品牌增加了与顾客的互动,提升了销量,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品牌实现了数字化转型。
来源《化妆品报》